渭南博物馆馆藏清代“状元头皮影”
千百年来,皮影一直秉承“公忠者雕以正貌,奸佞者刻以丑形”为造型传统,出现了独特的“专人专脸”,通过眼神、造型外观的变化,用灯光映照在影窗上,配以戏曲演出,表演者和观看者只隔一幅白色幕布,无论是千军万马还是飞禽走兽都活灵活现,跃然幕上。
渭南博物馆珍藏了五件清代“状元头”皮影,皮影造型均为侧面单目,造型小巧,色彩鲜浓。这五件皮影有的是平眉,有的则是立眉。平眉展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,立眉突出武士将帅的威武强悍。他们戴的帽子叫纱帽,后面的纱帽翅叫“状元翅”,所以这些皮影均是状元的形象,并且每人帽子上都有红色缨花球,数量多者则阶品更高。
这精妙绝伦的皮影缘从何来?据史书记载,是汉武帝的痴情催生了皮影。话说有一天,汉武帝刘彻在宫中设宴,宫廷乐师李延年作为表演嘉宾在席间高歌一曲惊艳四座: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。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宁不知倾城与倾国,佳人难再得。”汉武帝感叹道:“世上真有这样的美人吗?我怎么从未听说过?”李延年回禀称:“微臣唱的人正是自己的亲妹妹,而且绝没有夸口。”汉武帝大感好奇,便立刻召见李妹妹。见到她后,发现她果然是美艳动人,倾国倾城。于是将她纳入宫中为妃。
李夫人不仅貌若天仙,更让人称奇的是,她心思缜密、聪慧绝顶,身为女流之辈却能熟练运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。李夫人的高明,还在于清醒自身的处境和了解帝王的心性,而且不幻想爱情,因此生前专宠死后哀荣。这才思,不仅陈阿娇、卫子夫、王夫人和钩弋夫人望尘莫及,如果放在唐朝,怕是也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。
这么夸她绝对不是过誉,《汉书·外戚传》中对李夫人拒见汉武帝的事做了详细记载。书中说,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爱,可惜入宫享福没有几年就染病不起。汉武帝多次到她的寝宫探视病情,但李夫人自始至终拒绝面见汉武帝。每次听到汉武帝来看她,李夫人就急忙以被盖面。她伤心地说:“妾身长期卧病在床,容颜憔悴,不愿这样见陛下。我将死之时,只有一个心愿,希望陛下善待我的儿子昌邑王及兄弟们。”
汉武帝悲痛地说:“夫人都说自己快要死了,难道连最后一面也不愿意与朕相见吗?”李夫人还是婉拒说:“妇人貌不修饰,不见君父,妾身容颜倦怠,唯恐冒犯圣上。”汉武帝劝慰她说:“只要能见你一面,无论你提什么要求朕都答应。”李夫人再推辞道:“厚待我的亲人全凭您的心意,不在于见这一面。”汉武帝再三要求见面,但李夫人背过身去啜泣,再也不答话。汉武帝只得怏怏而去。
汉武帝走后,丫鬟们不解地问她:“您既然想嘱托陛下,为什么还要惹陛下不高兴呢?”李夫人叹气说:“因为容貌,我才能够从微贱的地位获得宠爱。以美色取悦人者,色衰则爱驰,爱驰则恩义断绝。陛下之所以还能念念不忘地来看我,只是因为我的容貌。现在如见到我容貌毁坏,颜色非故,一定会厌恶我抛弃我,还怎么会爱屋及乌厚爱我的儿子兄弟呢!”
正是因为看透现象见本质,李夫人至死也没让汉武帝见上一面。事情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,她狠心拒见汉武帝,非但没有引起皇帝的愤恨,反而激起了他无限的怜悯和痛苦。李夫人病逝后,汉武帝对其思念不已,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皇宫内,日夜瞻顾,徘徊嗟叹。他还命人遍寻方士,想让李夫人复活重生。
一日,大臣李少翁出门,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,影子倒映于地恍若真人。李少翁心生一计,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,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。准备妥当,他禀奏汉武帝寻到了招魂的秘术。汉武帝迫不及待想要与李夫人相见。李少翁说:“魂魄怕阳光,必须要等到夜里才能现身。”夜里,他用布遮挡宫殿四周,点上灯烛,恭请汉武帝端坐帐中观看。汉武帝看到烛影摇晃,隐约见一身影翩然而至,忙问:“是邪?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来迟?”他欲进幕后与李夫人相会,李少翁连忙吹熄烛火,称李夫人的魂魄被惊扰,再也不会回来了。汉武帝后悔不已。招魂相见后,汉武帝更是相思难抑,修筑了“梦灵台”祭祀李夫人。
一个帝王不薄情的爱情故事载入青史,也因此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。除此之外,民间还流传着皮影救皇帝的故事。
西汉末年,王莽篡位,此后天灾人祸不断。新莽末年,皇室后裔刘秀起兵讨伐王莽。刘秀羽翼未丰,遭到王莽派军镇压。刘秀寡不敌众,一路逃到华州区少华山上的潜龙寺藏身。恰巧华州百姓为了求神祈福,夜里聚集在庙里演皮影戏。没过多久,在山头上瞭望的哨兵就发现王莽大军匆匆逼近,急忙禀告刘秀。刘秀率众从庙后翻墙而出,躲进崖间的石缝中。追兵的探子上山打探,来到庙门外借着门缝朝里瞅,只觉里面人声鼎沸,影影幢幢。探子以为刘秀在此埋伏重兵赶紧逃下山去,大部队因此不敢轻举妄动,刘秀乘此机会连夜逃出生天。多年以后,刘秀登基做了东汉开国皇帝,为感谢华州百姓演皮影戏的救命之恩,便封华州皮影戏艺人为宫廷艺人,专为皇室贵胄表演,后来皮影戏逐渐在全国流行开来。
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,是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,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。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,数代相传。当时的王府豪门旺族大户供养皮影戏班蔚然成风。在民间,逢年过节、嫁娶宴客、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皮影戏。到了清末,社会动荡,皮影演出逐渐步入低潮。改革开放后,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重视,但皮影艺术仍然濒于困境。在历史的长河里,皮影都是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出现,而如今皮影更侧重静态的观赏收藏艺术价值。
2006年,皮影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华州皮影更被誉为“中华一绝”。未来,这条守护与传承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