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国桢(1899—1932),又名凤州,字干卿,南吉村(今辛庄乡)人,革命烈士。
他9岁上私塾,后入县教育会附设小学学习,1920年春考入咸林中学,在进步教师魏野畴、王复生的影响下,逐步接受新思想,同潘自力等同学发起组织了学生自治会,开展读书、讲演、演新剧以及体育等活动,并参加了进步团体——青年励志社。他与其他进步师生一起,与教育界的守旧势力进行了斗争。
1924年夏,吉国桢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,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,积极参与创办《新群》半月刊,热情宣传马列主义,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孙传芳的罪行。在1925年的“五卅”反帝爱国斗争中,吉国桢走上街头,参加了游行示威,还深入工厂,向工人们揭露帝国主义压榨工人、镇压中国革命的罪行。
1926年夏,吉国桢被党团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,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29年,吉国桢奉调回国,到陕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。同年夏当选为中共陕西省委委员,9月,又被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书记。先后在榆林省立六中、绥德省立第四师范以教员的公开身份,开展革命活动。他主持开办党团员训练班。为陕北党团组织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。他还在绥德县城创办一所平民学校,吸收贫苦的中青年参加学习,在吉国桢和陕北特委的领导下,至1930年夏,陕北党团组织遍及十余县,党团员达两千余人。在陕、甘、宁边界驻军苏雨生、王子元部,榆林高志清旅都建立了党的组织,大力做争取士兵群众和训练军事干部的工作。
1930年夏,吉国桢奉调回省委工作,任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书记,曾领导了西安广仁医院和省印刷局工厂及报社工人的斗争,取得了一定的胜利。10月上旬,吉国桢被捕,他在狱中虽受尽酷刑,但始终坚贞不屈,严守党的秘密。11月底,吉国桢越狱而出。出狱后,他主持省委日常工作,开办了党员训练班,将他们派往关中各地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,开展农民运动和士兵运动。青国桢和省委先后派出十多名有经验的党员打入杨虎城部队,建立和扩大党组织,教育和争取了一部分爱国官兵站到革命方面,扩大了党所掌握的武装力量。
1931年5月,吉国桢被党中央派赴河南任省委书记。他到任后,深入实际调查研究,主持召开了省委会议,决定加强巡视工作,整顿各地的党团组织,亲自主持召开两期党员活动训练班和兵运训练班。吉国桢还指导省委宣传部和组织部先后出版了《中州时事》、《中州新闻》、《群众周刊》、《党的建设》、《我们的生活》等刊物,揭露新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,宣传红军作战的胜利及各地群众斗争的情况,加强了对党员和群众的教育。1931年冬吉国桢积劳成疾,一度半身瘫痪,卧床不起。经过治疗,病情稍愈,又投入紧张的斗争。
1932年春,为了支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“围剿”斗争,以吉国桢为首的河南省委在信阳设立交通站,动员数千名农民参加红军,发动各界群众募捐支援红军,不断向苏区运送医药、被服等急需物资,并组织农民到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。还在群众基础较好的豫南、豫中建立红军游击队,开展游击活动;同时派出不少党员,到国民党驻豫军队中去建立党的地下组织,发动士兵哗变。这些工作,都牵制了敌人,援助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。
经过吉国桢和他的战友们一年的辛勤工作,被敌人破坏而削弱了的河南党组织得到恢复发展,党员由几百名发展到2300多人,遍及全省90多个市、县,成立了郑州、开封两个市委,豫南、豫北两个特委,以及5个中心县委,3个县委,20多个特别支部。
1932年7月下旬,由于叛徒告密,吉国桢和省委其他同志20多人在郑州被捕入狱,敌人对他们威胁利诱,严刑拷打。但是吉国桢宁死不屈,使敌人未能得到党的秘密。8月20日清晨,吉国桢等被秘密杀害于开封郊区。临刑前,吉国桢大义凛然,怒斥敌人的罪恶行径,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风亮节。